潮汕茶文化:潮汕人喝的是“工夫茶”还是“功夫茶”,你知道吗?
自古以来,在人们认知中的开门七件事就是指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。
但是在潮汕地区,“茶”却成为开门的第一件事。潮汕人把茶叶称为“茶米”,就是把茶看成米一样重要,甚至比米更重要。潮汕人宁可没米下锅,也不能没米(这里指茶米)下壶(泡茶的紫砂壶)!古有苏轼的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”,潮汕地区却是“宁可居无竹,不可食无茶。”
在潮汕地区的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“卖呷茶,娶无亩”,它的意思:不会喝茶就娶不到老婆。可见,潮汕人早已经把茶看成生命的一部分。潮汕地区的小孩也自幼就练就一身泡茶、喝茶的本领。
茶,已经成为潮汕地区的一种文化、一种传承。然而,不管是潮汕人,还是其它地区的人,提起潮汕地区的茶,人们却经常把“工夫茶”和“功夫茶”混在一起。
因为不管是这二个字的拼音发音,还是潮汕话口语发音(只是口头语发间相同),它们都是相同。而很多人只知道潮汕的茶叫为“工夫茶”,却不明白潮汕地区的“功夫茶”。当别人说“功夫茶”时,他们总是以为是错误的。到底是“工夫茶”还是“功夫茶”呢?
“潮汕人爱潮汕”就与大家分析一下。
“工夫”最早的出处是晋葛洪的《抱朴子·遐览》:“艺文不贵,徒消工夫。”工夫有七个意思,分别是:时间和精力、做事所费的人力、经过训练学到的胜任工作的能力、工作、同“功夫”、细致、精微、讲究、古代做体力劳动的人。
而功夫是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。
“功夫”与“工夫”经常通用,但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,习惯用“工夫”;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,习惯用“功夫”。
潮语中的"工夫"有着考究、细致而用心之意。在潮汕地区,称做事过分细致的,叫做"过工夫"。有一句潮汕俗语:“工夫饲鸡龟”里面的“工夫”就是指做事过于细致。而在茶的前面加上"工夫"二字,说明潮汕人把喝茶看作是一件很讲究的事。因为“工夫茶”就是花费时间、精力、力气泡出来的好茶。
实际上,"工夫茶"在古代是指一种茶。如清代刘埥,著有《片刻余闲集》,其中写到:“岩茶中最高老者曰老枞小种,次则小种,次则小种工夫,次则工夫,次则工夫花茶......”说明在清朝时期,“工夫”指的茶叶的名称,且都是较珍贵的茶。
“功夫茶”则是指泡茶、烹茶及技法,讲究的是品饮方式,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,所以叫作功夫茶。冲泡功夫茶,从取水、烧水、净杯、冲茶等动作都要一气呵成,也十分讲究。
别的地方的人泡茶,往茶杯里扔几片茶叶,烧开一壶水往里面冲,这就算完事了。潮汕工夫茶是一门艺术,泡潮汕工夫茶的过程复杂,泡茶流程如下:鉴赏香茗、孟臣淋霖、乌龙入宫、悬壶高冲、春风拂面(刮顶淋眉)、熏洗仙颜、若琛出浴、玉液回壶、游山玩水、关公巡城、韩信点兵、敬奉香茗。这就是潮汕人泡茶的真功夫。所以,潮汕工夫茶的泡茶方式或过程称为潮汕功夫茶。
综上所述,如果说的是茶的品质或品茶过程,一般要用“工夫茶”,如果喝工夫茶。如果指泡茶过程,一般要用“功夫茶”。换一句话说:冲(指泡的意思)潮汕工夫茶需要有真功夫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