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占芽属于什么茶 ?梅占是绿茶、红茶?还是乌龙茶?

855人浏览   2024-03-28 06:09:28


《1》

每次介绍到梅占时,总绕不开一个基础话题。

那就是,梅占到底是什么茶?

是乌龙茶?红茶?还是绿茶?

这背后,说简单也简单,说难也难。

因为,梅占本身只是茶树品种名。

至于说,它具体归属于哪一类茶,得看制茶工艺。

作为1985年第一批被评为国家级良种的优良品种,梅占在茶圈里一直小有名气。

因适制性广泛的原因,梅占这个品种,堪称茶圈多面手。

一开始,梅占是做乌龙茶起家的。

随后也慢慢发展出梅占工夫红茶的分支,甚至在江浙一带,还有用梅占的茶青加工绿茶的做法。

但不管怎么看,梅占最早出名的原因,是因适制乌龙茶。

发源自闽南芦田的梅占,它有着一个外号。

名曰,高脚乌龙。

这是因为,梅占与水仙一样,同属于小乔木品种。

树形高大,身姿挺拔,主干明显。

在一众灌木品种里,显得鹤立鸡群。

因综合表现突出,适制性强,梅占作为优秀良种,被引入武夷山种植。

自此,为武夷岩茶纷繁复杂的品种体系,再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《2》

据老一辈茶农的回忆,上世纪60-70年代的时候,梅占被大量引种。

不过,当时的背景比较特殊。

彼时用武夷山本地奇种、名丛制茶加工,亩产量有限。

毕竟,武夷山当地的土生品种,灌木居多,全株可采青叶数量有限。

何况,将茶青鲜叶采下后,武夷岩茶的制茶工序繁复。

发展到现在,七、八斤茶青鲜叶制成一斤成品的比例,依旧很常见。

甚至于,如果茶青鲜叶采摘不够标准。

比如,多采了一截茶梗。

比如,连带薅下不少老叶片。

初制加工后,在色选挑拣时,要挑掉不少茶梗与老叶。

到最后,将那些在茶青鲜叶时“压秤”占重量的粗梗老叶筛出后,最终算下来,10斤鲜叶出一斤岩茶精茶的情况,也不稀奇。

在那个特殊年代,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,增加岩茶的亩产。

60-70年代那会儿,武夷山当地流行过一阵改良高产品种的运动。

其中,树形高大,综合风味优势明显的水仙与梅占是改种的主角。

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,当时栽茶种茶还有不少鲜明痕迹。

去年夏天在爬马头岩时,那位马头组的老友,就给指着一片种植很密的水仙,分享了一段岩茶过往。

“哎,你们看,这一片水仙很有特点。”

“这一整排,茶树都种得非常密,由于向上生长的空间不足,这些水仙的树冠都有些长不开。就像一间10平方的小房间,突然间挤进来十几个人,转个身都费劲。”

“一看到种得这么密的茶树,基本都是六、七十年代那会种的,因为当时追求提高产量。如果换到最近十几年(种的茶)就很少这种情况,毕竟茶树栽培还是要保留合理的行间距,后期才能方便树冠舒展。”

这番话的确在理。

尤其是对水仙、梅占这样树形相对高大的树种,保留充足的生长领地,再辅以留丛管理。

那么,才能看到它们顺畅舒展枝叶的情形。

前两年的春茶季,在慧苑时路过一片很高大的梅占茶树。

树干粗犷,顶上的青叶,亭亭如盖。

看到这场景,才能让人深刻体会,梅占为什么会被人取上“高脚乌龙”这一名号!

《3》

春茶季进山看采茶,梅占和水仙的茶树外形,有几分相似。

因为它们都是小乔木品种,树形高大。

但认真细辨下,它们又能找出不少区分点。

  • 一方面,梅占属于早芽品种。

四月初,梅占茶树枝梢间就能展出新芽。

等到谷雨前后,刚好能迎来适采期。

今年武夷山胡歌家的那一片梅占,采茶时间刚巧就定在谷雨节当天。

那天不仅采了梅占,还采了金柳条。

趁着青叶生长开面成熟度恰好,同时天气也给力,集中安排采茶工进山,高效率地完成了采茶。

回到正题,由于梅占的发芽时间早,所以在春茶季时进茶山,能明显看到水仙与梅占的生长情况不在同一起跑线。

  • 另一方面,梅占的叶片更绿,更厚。

如果是在非茶季的时候进山,比如夏季秋季,梅占的叶片特征同样很有个性。

叶片形态不像水仙叶片那么平展,而是偏椭圆偏窄,但叶片尖端又会收窄。

同时,梅占的叶子看着会更绿。

虽然都是绿油油的叶子,但从色系深浅上,能明显看出差别。

伸手摸一摸叶片,梅占的叶片会更厚。
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吃过木耳菜?

抚摸梅占的青叶时,叶片的厚实肥厚感,与木耳菜的叶片有着手感相似处。

《4》

之前在介绍梅占时,有茶友好奇。

“用梅占做成的岩茶,是不是带有特殊的梅子酸?”

梅子酸?不不不!

岩茶不应该出现明显酸味。

再说,梅占这个品种的特征,也不是所谓的梅子酸,而是清幽雅致的梅花香。

喝岩茶,酸味属于一大敏感词。

哪怕在圈内,“武夷酸”的说法,早已经得到广泛普及。

但在老茶客心中,武夷酸带来的酸感,极度轻微,大可忽略不计。

要是在喝茶时,刚一揭盖,就能闻到一股发酸的味道。

或者是,尝入茶汤的瞬间,就像喝到一口陈醋那样,味道酸溜溜的。

这么强烈明显的酸感,绝对不是正常的。

与武夷岩茶的香清甘活,岩骨花香本味,完全背离。

梅占的“梅”,从品种香型上理解,并不是发酸的梅子味,而是梅花香。

喝梅占,麻花个人口味喜欢焙火足一些的。

最好是中足火、足火。

经过焙火的提纯后,梅占的香型本色不减。

啜一口醇厚茶汤,落入汤中的优雅花香,盈盈浮动。

这背后,刚好契合了“暗香浮动月黄昏”的意境。

梅占的梅花香,在喝茶时,你能感觉到花香在流动。

从盖香,到汤面香。

从落水香,再到咽下茶汤之后,浮起在喉间的美妙回味。

无一处不是暗香盈盈,梅香清雅。

这般阳春白雪的梅花香,与发酸的梅子味相比,一正一反。

两者间的茶味差距,堪称是判若云泥!

《5》

前面已经提到了,梅占是小乔木树种。

随着树龄的积累,茶味能不断发生改变。

正如同,普通水仙,高丛水仙,老丛水仙的阶梯划分那样。

岩茶圈内,梅占也有普通梅占,高丛梅占,老丛梅占的区别。

树龄满60年的老丛梅占,在武夷山内很难得,比起老丛水仙的数量还要少。

但在喝茶时,老丛梅占的茶汤,能带来非常醇厚的惊喜感。

随便啜吸一口茶,汤感醇,回味甘,暗香浮动,木质丛香清晰。

这种又香又醇的茶味质感,喝过一次,再难忘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