隔夜茶无害,为什么不能喝 ?4点亲测真实的结果,一次性分享给你
遇到一个提问。
“隔夜茶水的汤面为什么会结出一层膜?”
按对方的说法,昨晚泡的茶没有及时倒掉,今天一看,茶水表面形成一层彩色薄膜,这是什么原理?
从小到大都听别人说,隔夜茶水不能喝,但我还真不知道喝了之后会有什么后果……
闻言,赶紧劝住那位茶友,千万别以身涉险。
隔夜茶,慎喝为好。
一杯茶已经喝得快见底,只剩下浅浅一层茶水。
连茶带汤隔夜静置后,茶叶味道已经全部泡开,茶味被闷得比较浓。
但那张图片最醒目的地方,是茶汤表面的薄膜。
迎着光看去,正泛着彩色的光泽,怪异不堪。
如果没猜错,这层浮现在隔夜茶汤表面的油膜,是茶汤被严重氧化之后的产物。
光是看着就有碍观瞻,哪里还能喝得下去?
近些年在茶圈,经常听到这类声音,认为隔夜茶无害,有的茶隔夜之后反而汤感更醇,风味更好,有人喝了十几年隔夜茶都没事……
诸如此类的说法,说明不少人还没看清隔夜茶的真相。
一、隔夜茶的茶味普遍偏浓。
网上看到过这样的调侃段子,23:59分泡出来的热茶,过了一分钟后就不能再喝了,因为它变成了“隔夜茶”。
按这样的调侃,显然是对隔夜茶的定义有误。
隔夜茶,不是单纯隔了一夜的茶水。
前天晚上八、九点泡开的茶叶,放到第二天早上算隔夜茶。
但清晨起来泡一杯早茶,放到晚上回来再收拾处理,中间隔了超过12个小时,本质和隔夜茶没有任何差别。
更何况,白天气温普遍比夜间更高,泡出来的茶水更容易面临变馊、变味的问题。
不少茶友觉得,隔夜茶只要没变味,完全可以继续喝。
但这里有个问题得正视——隔夜茶普遍茶味偏浓。
用大杯、玻璃杯、马克杯泡茶的情况,不必多说。
连茶带汤闷上半天后,内在茶味物质早就一股脑儿浸出。
如果是绿茶新茶,时常还能看到叶底被闷黄,连茶带汤都变了色。
哪怕是用盖碗冲泡,泡开的隔夜茶渣(叶底),饮用价值也不高。
因为,沸水冲刷过后,盖碗内的茶叶被彻底浸润。
哪怕彻底沥干了茶汤,叶底依旧呈现湿漉漉的状态。
湿润状态下,剩余在叶底内部的茶味物质,会缓缓“游动”到茶叶表面。
同样一泡茶,泡开两次中间撂开3-5个小时,再回来继续泡茶。
这时你会发现,哪怕出汤速度再快,泡出来的茶汤滋味也大不如前,并没有那么好喝!
二、茶香被大量飘散。
除了茶味容易泡浓外,隔夜茶在茶香方面也有缺陷。
长时间静置过后,茶香会不断往外飘散。
香气分子随风而逝,消失得无影无踪,再难寻觅。
上礼拜,有茶友反映了一件怪事。
他用盖碗泡岩茶肉桂,刚喝了三冲,临时有事离开了两个小时。
但再次回来继续泡茶,发现那泡肉桂的桂皮香、焦糖香、花香等诸多香气,怎么统统变淡了?
经过一番沟通,才知道那位茶友有揭盖晾茶的习惯。
原因正是于此!
泡出一道热茶后,揭开盖可以让盖碗内部快速降温,但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作为“可挥发物”,也会趁机往外扩散。
哪怕隔了短短两个小时,再次回来泡茶,香气也明显变淡。
隔上一晚、隔了半天再次冲泡,茶汤风味表现可想而知。
说白了,不建议喝隔夜茶的真正原因,倒不是因为隔夜茶本身罪大恶极,而是它的香气、滋味一早就发生改变。
风味变得大不如前,就算喝了,也得不到让人满意的茶味。
一杯茶味浓、香气寡淡、茶味不爽口的隔夜茶,喝着又有什么意思?
三、隔夜茶容易氧化变色。
关于喝隔夜茶的话题,曾看到过这样的抬杠。
“如果说隔夜茶不能喝,那超市卖的瓶装茶饮料该怎么解释?那些不知隔了多少夜!”
其实,这两者风牛马不相及。
罐装的茶饮料,它们经历了无菌罐装,是流水线的产物。
日常在家泡茶时,怎么可能达到无菌环境?
再说,罐装饮料在日常保存时,处于严格密封状态。
彻底杜绝了与氧气的接触,能保障较长时间内,饮品风味不变质。
而隔夜茶,则存在氧化变质风险。
比如,开篇提到的例子,放了一晚的茶水,汤面结出一层油膜。
这与茶叶内部的多酚类物质氧化有关。
茶多酚、茶鞣、茶单宁等,从化学角度看,它们都属于“酚”类,容易氧化。
泡出来的茶汤,在长时间静置过程中,茶水内部的多酚类物质发生氧化,导致茶汤颜色暗沉,表面形成一层氧化物。
一来二去,形成了隔夜茶水汤面的薄膜。
类似的氧化现象,在日常生活很常见。
比如,切开的苹果、土豆、雪梨等,断面暴露在空气里,容易氧化变色。
虽然,氧化变色的苹果块不影响食用,但从外在形象上,早已经让人没有半点好感。
隔夜茶也是如此,当你看到一杯汤面结着薄膜,汤色变暗的隔夜茶时,哪里还能保持愉悦的喝茶心情?
一杯好茶,注重色香味俱全。
外形、香气、滋味全面下滑的隔夜茶,可饮用价值少之又少,不喝为好!
四、人走茶凉,隔夜茶温度下降。
12月将近,又到年底了。
冬天喝茶,热腾腾的茶水泡出来后,如果没有及时喝完,温度很快就会下降。
而凉透的茶汤,很难让人提起喝茶兴趣。
隔夜茶,更是如此。
泡开之后,放置时间超过六、七个小时的茶水,一早就变成残汤冷炙。
哪怕重新加热,再次掺上热水,也有一股“炒冷饭”的感觉,饮茶体验大不如前。
冬天喝茶,不论怎么看,还是热乎乎的暖茶更适合。
捧上一杯热茶,啜茶入口,暖心又暖胃。
隔夜的、彻底凉透的、香气滋味下降的剩余茶水,哪怕本着不浪费的心态,也不建议继续喝。
若为了避免浪费,从一开始就应该做出这样的选择——现喝现泡。
类似吃自助餐的原理,喝多少,泡开多少。
泡出来的热茶,及时饮用。
活在当下,完整享受一泡茶的滋味变化,才不会辜负好茶。
茶水泡开后,没能及时喝完。
等到茶汤隔夜了,凉透了,再回来惋惜。
亡羊补牢,为时晚矣。
针对隔夜茶“人走茶凉”的问题,也有不少人想出对策,放进保温杯、保温壶不行吗?
冬天喝热茶,泡出来的茶水灌入保温杯里,隔夜应该也能喝吧?
哪怕保温性能出色,隔上六、七个钟头后,灌入保温杯内的热茶还是热的,但这种做法不值得提倡。
隔夜不新鲜的茶水,哪怕温度没凉透,也是慎喝为好。
长时间待在高温闷热环境下,茶香茶味或多或少会发生负面变化。
喝起来风味下降,没有原来好喝。
有茶友反映过,上班期间喝茶条件有限,工作出外勤多,冬天天气冷想喝点热的、有味道的茶水。
如果灌入保温杯内的隔夜茶水不适合喝,他想知道,装在保温杯内的热茶能放多长时间?
这倒没有一刀切的具体答案,建议尽早尽快饮用,及时喝完,趁着3-5个小时内及时品尝,风味更好。
如果闷上一晚,隔夜久置以后,一切就说不准了。